第六十四章 在转进(4k) (第1/2页)
正如刘羡所猜想的那样,郝散的策略说来非常可笑,其实就是在其余各部的掩饰下,调集军中的所有精锐,全力攻打孙秀。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之前,在张轨布置的天罗地网下,郝散已是左右支拙,几乎是被逼入绝境。可即使如此,郝散依旧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在临汾苦等变化。理由只有一个,他不相信朝廷不会犯错。如果朝廷是这样一个不会犯错的朝廷,那他大概也不会造反流亡了。
结果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竟真让他等到了!
当收到孙秀的约战书后,郝散得知晋军临阵换将,可谓是大喜过望。他连夜定下策略,就是将全军所有的甲胄与精兵集合起来,当做一支精兵,等战前探查出孙秀所在的位置后,就率精锐猛攻孙秀处。只要孙秀顶不住压力溃败,其余晋军各部也就无力回天了。
战前他派乔虎挑战,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虽然被张方落了威风,但也成功看清了孙秀所在的高台。故而在合战时,郝散便亲自带队,倾力向孙秀本阵攻杀而去。
他所带的全是骑兵,而且一上来就是不要命的猛攻。孙秀本部虽然配备了大多数精锐,既有骑兵,也有弩军,更有张方、李矩这样的猛士。可指挥权在孙秀手里,结果只能是不要命的硬顶。
可不要命从来没有高下之分,叛军也不要命,同时还有明确的战术目标,局部上还有人数优势,两番回合下来,还是硬生生凿了进来,箭矢就已经射到孙秀所在的高台上了。
这本是很正常的战场常态,但孙秀见状,竟直接吓破了胆。
他从高台上下来,叫来亲信刘机说:“你告诉前面的士卒,给我顶住!等我脱离险境,战死的人,我每人赏赐两金!”说罢,又找随从要来马匹,做出一副要逃跑后撤的模样。
刘机赶紧劝住他,说道:“长史,眼下两军酣战,还不分胜负,我军甚至占据优势,您若就此离去,我军怕是顷刻要败了!长史还是再撑一撑吧!实在不行,可以传令两翼,让他们来相救啊!”
结果此言令孙秀大为恼怒,冲着刘机叫骂道:“哈,你以为现在这场面是谁害的?这群小人!巴不得我出丑,去求他们救命?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丢谁的命!”
正说话间,叛军的一支骑兵又往内冲进了十来步,几支箭矢直接从孙秀头上飞过去了,有一支还钉在旗杆上。孙秀听到这一声,这下更是不管不顾了,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骑上马,一溜烟就往后跑了。
孙秀的逃跑是如此的干脆利落,以致于其余人都没有回过神来,或者说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他就已经单骑离阵而去。
而没有了主帅发号施令,大家又能如何呢?中军的晋军将士不愧是精锐,在主帅弃军之后,仍然坚持拼杀了三刻。但随着匈奴人冲锋到了高台前,斩断了高台上的旗帜,刺破了晋军的军鼓。这下不需要人多说,全军上下也就看出来了,中军出了大问题。
李含所部见状,当机立断,直接率部后撤。晋军原本还维持的基本阵线,顷刻间便暴露出一个巨大的缺口。
阵线是纪律的来源,兵士们看见阵线齐整就感觉有力量,哪怕断头也不敢离群,但若看见阵线混乱,哪怕身边全是亲朋,也觉得大势已去,于是这就导致了全线的崩溃。
崩溃的蔓延是不可阻挡的,刘羡远在左军的最边缘,也能感受到崩乱和恐慌的力量:上百面旗帜扔倒在地,铠甲和刀剑也陆续甩落,在地上震起无数烟尘,像是凭空起了一场黄色的大雾,将视野所及都笼罩了。军鼓的静默让人内心发慌,而匈奴人则兴奋地欢呼声则像催命的魔咒。
薛兴、张固、孙熹、蔡方等人一脸汗水地奔过来,抿着嘴唇问刘羡道:“县君,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要后撤吗?”
刘羡回看向他们,严肃道:“撤!当然要撤!但我们现在不能先乱了阵脚!”
“现在是最危急的时刻,我们被群狼围伺,如果乱了阵脚,就会被敌人疯咬。宁愿撤得慢,也不能让队形变乱!”
“大家赶紧回去列阵!跟着我的旗帜动!”
这么说的同时,刘羡也深知,如果仅靠自己这一千人,在这数万人的追击下,还是很难保全。故而他特地叫来蔡方,对他说道:“蔡曹掾,你马上去通知白都尉,趁现在局势还没有大坏,我们左军合兵一处,如此才能安然撤离。”
按道理来说,刘羡是冯翊都尉白允的下属,应当他主动向白允靠拢才是。可是阵线的崩溃已经在左军中大幅蔓延,刘羡早做了准备,提前向北移动,才没让崩溃蔓延到自己阵内。事实上,他也不确信能否找到白允,只是抱了万一的侥幸,能够拉住多少人,就是多少人。
待蔡方带着十余骑去联络后,刘羡下了马,对部下们朗声道:“不要慌!敌人到底是乌合之众,我们之前击败了他们好几次,这一次也不例外!”
微微一顿,紧跟着又道:“我们还有多少箭?全部射出去!”
多亏了刘羡事先在夏阳的准备,如今的兵士们受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习射训练。又配了两个满满当当的箭囊,虽然此前对射过一阵,但依然还有相当的箭矢留存。
此刻晋军什么也顾不上了,一面根据刘羡的旗帜后退,一面对着追上来的匈奴人频频射击。而经过半天的鏖战,匈奴人的箭袋多半见底了,只能在地上捡拾一些还能用的箭矢进行还击。结果很明显,晋军的箭雨完全压倒了匈奴叛军,就像是凭空降下一道铁幕,打得他们根本不敢向前。
刘羡趁势往后拉开一段距离,追兵们见状,见这群晋军秩序井然,反而其他的阵线处晋军散乱无序,也就干脆放过他们,转而去攻击其他人了。
但刘羡并不敢有丝毫放松,他一面审视着敌方,一面维持着己方的阵线,宁愿自己走得慢些,也不敢让阵型稍乱。
此时四面都是烟尘,溃兵们到处都是,同时也能看见,那些追捕晋兵的匈奴人,阵型也变得非常散乱,成建制的队伍已经不剩多少了。刘羡一面往东走,看到十来个人成团体的晋兵,也就命孙熹等人带着剩下的骑兵前去解围,再把溃兵收拢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