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辉煌胜利 (第1/2页)
在汇合之后,张轨与刘羡率大军全速前进,紧赶慢赶,惟恐错过了合战的时机,导致主帅命丧重围。
可当他们真的赶赴战场后,谁也没有想到,看到的居然是眼前这样一幅画面:
一片开阔平坦的战场上,马蹄踏动的尘土正渐渐腾空消散。元帅孟观率领的三千铁骑,此时浑身浴血,以一个越来越慢的速度向他们奔来。显然,两次无与伦比的冲锋下,背负着甲骑具装重载的战马已经支撑不动了。但远处的叛军却没有人赶来追击,茫茫多的旗帜在烟尘中东倒西歪,同样茫茫多的胡人则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而在这些胡人组成的人海中,可以看到一道鲜明的缺口,将庞大的阵势切为两段。似乎是什么不能愈合的伤口一样,将整个叛军彻底地拦腰杀死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止是身为受害者的胡人们不敢置信,就连与孟观身处在同一方的晋人将士也同样难以置信。
但事实就是如此:
事先没有人见识过如此规模的重甲骑兵冲锋,也没有人揣测到孟观会采用如此蛮横大胆的战术,何况他还挑选了一个如此适合重骑兵冲锋的战场。叛军又没有任何应对的经验,更没有被凿穿的心理准备。而如果后方的援军抵达的更晚一些,叛军准备得更从容一些,事先挖一些拒马沟,叛军的防御也会更加有效,不说全歼上谷营,至少也不会为其彻底凿穿。
但一切没有如果,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成就了这一次惊世骇俗的冲锋,也成就了上谷营的威名。
当孟观率上谷营返回到大军之中时,他随性地脱下头上的兜鍪,露出被汗水浸湿的硬朗面孔,还有一双愉快的眼睛。他领着张林等属下,走到一众晋军旗帜中间,里面既有代表征西军司的白虎旗,也有各种象征着胜利的祥瑞旗帜,诸如貔貅旗、獬豸旗、重明旗,包括刘羡的八字安乐旗等等,各旗帜并行如云。
而随着孟观回到指挥中枢后,黄龙幡堂而皇之地高举在众旗之上,如同帝皇审视四野。孟观问诸将道:“诸位奔波良久,可能大战?”
孟观此时开口,自有一股凛然气势,令诸将不敢抬首。敬畏之中,众人感到更多的却是振奋,主帅如此神勇,那己方又怎能后退呢?
众将纷纷请战道:“元帅舍身在前,我等又岂敢落后?必擒齐贼于帐下!”言语中一扫此前接连战败的阴霾。
孟观闻言大笑,又环顾众人,徐徐道:“可我冲杀一阵,已然累了,能否在此地歇息一阵,等待诸君克敌的好消息啊?”
众人再次齐声道:“怎敢辜负元帅信任!我等自去杀贼!”
孟观当即接过大军指挥权,下令全军整军列阵,以刘羡领张光、索靖、皇甫商、李含四部,共两万骑军,自右翼先行向叛军发起冲击,张轨领解系、胡渊、皇甫重、卢播、贾龛等五部,共三万步军,在左翼挤压叛军,他自领剩下的万名步骑作为后继,见机行事。
这是一个标准的锤砧战术,以右翼的骑军为大锤,左翼的步军为砧板,夹在中间做鱼肉的,便是齐万年的叛军。锤砧战术一旦成功,便会对敌方造成大量的伤亡,但是风险也很大,因为这会让中军成为薄弱点,成为可能被对手突破的中心环节。
而眼下孟观这么安排,显然是吃准了叛军已经被己方打得丧胆,不能进行正常的反击了。
在晋军列阵的同时,齐万年领导的叛军也在重新整阵。在看见对方敌军调动的同时,齐万年非常清楚对方要干什么,他派令兵四处连声呼喊,试图振奋军心:
“集合!列阵!胜负还没有决定!大丈夫岂能临阵畏敌?不要忘了战死的族人,要为他们报仇!不要忘了过去的屈辱,要捍卫尊严!陛下将与诸位同在,一直奋战到胜利到来!”
这些话语唤醒了一些人的勇气,他们按照齐万年的要求恢复了阵型,调转方向来面对即将发起进攻的晋军。但还有一些人,他们亲眼目睹了同袍如何惨死在晋人铁骑的脚下,无论如何也难以忘却这些人的惨相。他们无法不怀疑,下一个这样成为肉泥的就是自己。这使得他们心生畏惧,可实际上,上谷骑士已经劳累过度,没有再出阵的打算了。
先列阵完毕的自然是晋军。
这是孟平第一次参与作战,他望着对面延展数里直到渭水的军阵,既有些兴奋,又有些畏惧,他对着一旁检查甲胄的刘羡问道:
“刘府君,对面叛军的军势如此之多,我们能够获胜吗?”
刘羡将绑腿的绳子紧了紧,确认一切准备完毕后,转而对孟平笑道:“子衡,军势的多寡不过是表象,别看对面有那么多人,但你看元帅冲杀了这一通,他们根本阻拦不住,这说明啊,他们的军心已经消散哩!”
习习秋风自渭水南面吹来,两军的军旗都迎风招展。刘羡也不禁将目光投向对面,只见列好阵的齐万年部岿然不动,而红鸦军已经赫然陈列在北部,看来他还想做拼死一搏?
刘羡对一旁的李盛笑道:“宾硕,看到那些红色乌鸦的旗帜没有?老对手啊!”
李盛也拨马拉缰笑道:“红鸦军啊,泥阳之战后,红鸦军还剩几分水准,倒真叫人好奇!”
刘羡哈哈两声后,随即肃然道:“不可小心大意,这一战是洗刷我军这两年来耻辱的好机会,绝不能再成为耻辱!”
又道:“将我的旗帜高举,让全军都看见!”
说罢,中军的鼓声响起了。
顷刻之间,右翼的骑军如同海洋的涌浪般向西面发起进攻,一波又一波。仅仅是片刻后,在安乐八字旗的领头下,全军的白虎旗都开始随风飘扬,仿佛云海降临大地。
在朝阳和彩霞的映照下,狂云渡上了一层金边,马蹄声呼啸如风雷。而随着两万骑军在平原上奔腾而起起落落的将士们,则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中感受到飞升般的愉悦。铁蹄踏地的声音,铠甲兵器撞击的声音,周围人呐喊的声音,坐下战马奋力嘶鸣的声音,这一切声音交汇在一起,反而给了当事人无比的宁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