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东方行 (第2/2页)
1558年11月17日,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继承其异母姐妹玛丽皇后(腓力二世之妻)而成为英国女王时,英西两国还在同盟之中,共同对抗法国。
第二年,两国间的友谊似乎还是很坚定,所以在签订卡多坎培吉条约之前的谈判期间,腓力曾经准备替伊丽莎白收复加莱,那是在1558年1月6日,盖斯公爵从玛丽手中夺去的。
接着他又向伊丽莎白求婚,但却遭到了拒绝。
腓力这样热心地支持英国,完全是基于自利的立场,而他政策所针对的,是苏格兰的玛丽女王。
玛丽女王是英国亨利七世的曾孙女,也是苏格兰詹姆士五世与盖斯的玛丽所生的女儿。
照天主教的眼光看来,她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在1558年4月24日,她又与法国的法兰西斯二世结了婚。
这个时候,她的舅父盖斯公爵正在法国当权,他想利用玛丽的关系,把法兰西、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联合成一个伟大的盖斯帝国。
这对于西班牙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自1558年以后的12年中,腓力都在不惜一切的成本扶助伊丽莎白,以确保其王位,好对玛丽保持一个对抗的势力。
对于西班牙而言,一个友善的英格兰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英格兰的位置恰好威胁西班牙到日德兰之间的海上交通线的侧面。
不过这一切在1560年发生了变化,法兰西斯二世逝世,继承者为他的兄弟查尔斯九世,并暂时由他的母亲卡特琳摄政。
1561年8月,玛丽回到苏格兰,并在1567年,她在苏格兰暗杀了他的第二任丈夫达恩里勋爵,并于1568年逃往英格兰避难。
从此,她就被伊丽莎白所拘禁,以终余年。
演变,再加上反西党在英国的得势,使得腓力改变了他对玛丽的政策。
因为玛丽已经不再是盖斯家族的直接工具,所以腓力现在也不再站在伊丽莎白一边,反而利用玛丽来当作制造反伊丽莎白阴谋的支柱。
在这个工作上,他也受到了教皇庇护五世的支持,教皇在1570年,曾对英国女王处以破门之罪。
英国和西班牙关系的破裂,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济上的冲突。
普利茅斯的约翰·霍金斯开始抢劫非洲的运奴商业,这本是西班牙王室的专利买卖。
因为这种不合法的生意能获得极高的利润,所以英国女王居然与霍金斯合伙,把她自己的一艘船“耶稣”号借给他使用。
1567年10月2日,霍金斯从普利茅斯出海,另外有两艘伴船,“米仑”和“裘地斯”号,后者就是由法兰西斯·德雷克指挥。
霍金斯首先开往几内亚的海岸边上,在那里他捕获或购买了五百多名黑人,然后再驶往西印度群岛,秘密地把他们卖给西班牙的殖民者。
途中,他进入了圣胡安港,去寻找饮水和掩蔽,并在港口上设防,不让西班牙船只进入。
这时,新上任的新西班牙总督恩里奎斯也率领舰队到来,因为正好有风暴,恩里奎斯害怕翻船,就与英国人谈判,允诺只要让他进入港口,就决不侵犯英国人,并让他们补充粮水之后自行离去。
几天之后,恩里奎斯却突然向霍金斯的船只开火,经过了一场战斗,“耶稣”号不得不投降,不过另外两艘伴船却逃走了,并于1569年1月回到了普利茅斯。
正当霍金斯在向祖国返航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个事件,而且是比较严重的。
一群私掠船把一个西班牙的支队赶入了孚威、普利茅斯和南安普敦等英国港口中,船上所载的金条是属于热内亚银行,准备交付给在安特卫普的阿尔瓦公爵,腓力派往尼德兰镇压当地的主将。
伊丽莎白将这批金条没收以供己用,引起西班牙人极大不满,为了报复,阿尔瓦把留在日德兰的英国船只和货物一律没收。
于是伊丽莎白也不甘示弱,照例没收了留在英国的西班牙船只和货物。
正在此时,又传来了失去“耶稣”号的消息。
英西两国也因此彻底分道扬镳,腓力支持英国的天主教徒,而伊丽莎白则开放英格兰,供荷兰新教叛徒作避难之所。
实际上,这些私掠船有五十艘,其中属于英国人的不下三十艘之多。
伊丽莎白女王通过英国私掠船,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于是才会选择支持德雷克的这次行动,因为德雷克给她的信息是,他将率领这支船队寻找进入太平洋的通道,为英国的私掠船寻找更大的猎场。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只有麦哲伦海峡,而人们认为海峡南岸的火地岛是一个南方大陆的北端,而那里不仅风高浪急还有西班牙人的重兵把守。
自从1519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西班牙人就扼住了麦哲伦海峡,并严格保守着秘密。
但是,当西班牙人从西面源源不断运回和葡萄牙人类似的香料后,德雷克产生了怀疑。
德雷克横渡大西洋寻找前往太平洋的通道也非一时冲动,他此行还带着英国女王给中国皇帝一封信,表达了英国希望通商的意图。
不要为此感到惊奇,实际上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派遣进行环球航行时,就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出发的。
在东方有巨大国家早就不是秘密,而他们也一直在寻找和东方国家进行直接贸易的机会。
可以说,德雷克是否能抵达大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次航行,一定会带着英国女王的国书前来。
时间很快就到了散衙时,魏广德正准备召唤芦布去张四维那里看看,是否需要商议政务,芦布已经先一步进来了。
“什么事儿?”
没得召唤进来,芦布肯定是有事儿禀报。
“老爷,陈公公递过来的条子。”
芦布又塞给魏广德一张纸条,然后退后两步。
魏广德低头一看,随即就愣住了。
字条上只有一个名字,但是魏广德知道,这个名字很快就会被京城官场熟知,因为她会成为大明朝新的皇后。
十三岁的皇后,王喜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