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必读小说 > 大明求生记 >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论不类的场景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论不类的场景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不论不类的场景 (第1/2页)
  
  当然起初拥者很多,可是也有更多的反对者,试想当初清朝下强制剃头令时,许多人宁死也不剃头,随后清朝就有了“留发不留头”,就是说,要留头发者,那么连头也不要留了。留须蓄发已经成为一种传承的文化了,你说不许留,不造 反才怪。
  
  随着时间的推移,短须短发的好处体现,大都人也就接受了,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根本不接受的人,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随之而来的就是在大街上多了一个新的行当“理发铺”。只因在修面美须的功夫外,还有端打推拿、捶背、舒筋是他们的绝活。不管你是颈痛、感冒头痛,或因劳累腰腿疼痛,经他端拿之后都异常舒服,甚至霍然而愈。
  
  人称他们是不切脉、不开处方的医生。只在有关穴位上和疼痛处运用敲、拍、揉、搓、推、拿、端等手法,很有疗效。特别是端腰杆,顾客坐在凳子上,“剃头匠”站在他身后,双手挟着腋下左右摇摆,然后,左膝顶着他臀 部猛劲向上一提,同时喝一声“嗨”!顾客猛地一惊,腰部“嚓”的一声,顿时感觉周身出汗、四体舒服;又如治颈项失枕,患者坐凳上,剃头匠先给你提肩、揉大椎、推松臂筋,然后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托着后脑,将头左右轻摇几转,猛然用“闪劲”把头往上一提,“嚓”地一声响后,患者就顿感脑袋转动自如了。
  
  舒筋捶背,是用拳头在你遍体轻重有节地捶擂,发出“扑扑”响声,然后用双手手指卡捏大动脉,发出脆响声来,你就会感到全身四肢轻松舒畅。
  
  挖耳更是玄妙,一个竹筒里装上各式竹挖耳、大小鹅绒毛扫、铜丝弹条、绞耳毛小刀、小铜起子、夹子等工具。
  
  先用绞耳小刀绞去汗毛,然后用挖耳细挖,再用小夹夹出,用起子起松薄皮夹出,用铜丝弹条在耳里一弹,弹得耳里嗡嗡响,最后用绒扫扫净,顿感全身酥麻。有的人竟在挖耳中进入睡眠状态。这玩意有个名字叫“小安逸”。
  
  还有种特殊营业,是给满月或周岁小儿剃胎发。
  
  一般人家至少要取你半块银币,因为孩子太小不会合作,要一面剃一面诓小儿不要乱动。
  
  很吃力剃完了,还要恭维几句吉利的四言八句:“剃去胎发、越剃越发、人财两旺金玉满堂”……因为这是给孩子第一次剃发含有“洗礼”的意思,富贵人家给个三五块银币也不在乎。
  
  从留发到留短一些的发,再到修发修须,直到大量的军人需留短发短须等等的职业要求普及展开,加上个人卫生状况中得到的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体现出来后,在年轻一代就不会把发须看的那么重,再加上各种宣传,就会形成一个社会氛围,在体现上就成了一种地方上的个人装扮风俗,有别于大明其它地方了。
  
  在平安镇上就出现了两个日常景象,身穿大明传统服饰,留须束发的人,里面夹杂着各种身穿短袖长裤,留短发不蓄须的人。更有身穿着体恤衫,脚蹬木制“拖鞋”,手拿一把小折扇者。还有不伦不类者,一大把胡须却是短发,上穿T恤套头衫,下穿大明套筒裙,脚蹬橡胶人字拖,好比在八十年代,某山区赶集中,有人穿着喇叭裤,头梳七分头,手拿四喇叭录音机在行走一样。
  
  凡是平安伯的一些想法也是不伦不类,零散也!摆在朝廷眼前的就是平安伯要把土默川的鞑靼部落,全部收归大明,这不是在睁眼说瞎话,自吹自擂罢了?自土木堡以来直到京城保卫战后,朝廷自上而下对鞑靼已经产生了畏惧心理,明朝对打服蒙古的信心越来越不足。这几十年来,鞑靼南下劫掠大大小小几百次,只是一味地防守,从天顺年起,一退再退,放弃了大片领土,北:退到了大同一线,西:退到了太原及偏头关一线,南:盐池,榆林一线,放弃了整个河套,在各个边关修筑长城。可是半途中杀出程咬金,目前章子俊把河套给收复了,还占了黄河以北的九原城。对朝廷来说只是观望的态度,反正没有花费朝廷一文钱一个兵,有平安伯挡着鞑靼侵入河套南下似乎已经成 习惯了。
  
  对于平安伯私自拥兵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要是没兵怎么挡住鞑靼呢?可是私自拥兵这样的举动是朝廷不允许的,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在明面上章子俊的私家军是总制陕西军务尚书秦纮属下,可是实际上却插不进手,对于这支军队兵部没有备案,当然也就没有朝廷的兵饷及补给,也没有朝廷任命的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